急診│心肺復甦其實比你想像的存活率高一些

急診

心肺復甦其實比你想像的存活率高一些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呢?
當你帶著動物匆匆忙忙的趕進獸醫院時,獸醫師們看了一眼後馬上詢問你要不要進行急救,當下你的腦中一片空白

「什麼?為什麼要急救?」
「救得回來嗎?機會高嗎?」
「他會不會不舒服?我該怎麼做才是最好的?」
「為什麼一直催我做決定,我不知道該怎麼辦阿!」


在解釋這些之前,跟我一樣深夜睡不著的話來聽聽這個獸醫心肺復甦的床邊故事吧。

▌在那個還沒有共識指引的年代

在2012年前獸醫師心肺復甦的指引尚未發布的年代,當時的小動物急救大多數都還是從人類的文獻中衍伸推敲而來的。在當時由於沒有標準化的做法,每個獸醫院之間的做法差異非常的大,也因此存活機率在每個醫院之間也有很大的落差。

也因為這樣,在早期的自主循環恢復(ROSC)比例以及急救後出院比例相對較低,大約會是25%-40%的動物可以恢復循環,約有3%-10%的動物可以順利出院。多數的文獻發佈出的出院率都沒有超過1/4

而有一篇剛好切在指南發佈前的文獻統計了大型教學醫院2009-2012年的心肺復甦狀況剛好可以讓大家看看當時的情形:

  • 自主循環恢復率 58%
  • 自主循環維持超過20分鐘 32%
  • 24小時後存活率 10%
  • 出院存活率 5%
這份研究收集了121隻狗、30隻貓,並且紀錄了每一次進行心肺復甦後的流程、時間點、併發症等各項紀錄

一切的改變從2012年開始

2012年時 RECOVER (我們全院去心肺復甦認證的那個組織)提出了第一份的小動物心肺復甦共識指南,讓獸醫師們有個比較統一的標準去施行急救的流程,而這樣的流程能不能有效的改善急救的成效或許可以看看兩篇結果不同的文獻。

日本札幌夜間動物醫院的急救成效大大改善
在文獻中比較了在傳統急救術以及RECOVER發佈後的統計發現,恢復自主循環的比例從17%上升至43%,可惜的是出院率儘管有上升的趨勢但仍未有明顯差異。

瑞士獸醫教學醫院的統計無明顯差距
這篇是比較新的兩年前文獻,在統計中2018年開始該院的獸醫師每年都會接受各種類型的急救RECOVER訓練,而在接受訓練後恢復自主循環(ROSC)的比例從23%上升到28%,出院率也從1%上升到4%。

儘管研究中提到這些變化並沒有統計學上的相關意義,但也提到了有可能與訓練不足、獸醫師對指南的依從性太差或是與後送教學醫院病況複雜有關。
但在這些文獻中,其實讀起來可以看到滿滿的獸醫師的無奈與不甘心。
多數的文獻中都提到了相同的狀況,在這些救回來的動物中,整體仍有60%左右的比例被施行了安樂死,而有40%恢復自主循環超過20分鐘的動物就被施行了安樂死。
而這些都是在好不容易救回來後,必須馬上轉頭與家長們討論的殘酷話題

那麼讓我們回到最一開始的問題

救回來的機會高嗎
有10%的機會可以救回來活超過24小時

這樣做會不會很不舒服
可能醒來的時候會覺得喉嚨像重感冒一樣癢癢痛痛的、胸口可能也會悶痛
但如果都醒不過來的話,應該也是沒有這些感覺的機會

該怎麼做才是最好
我必須說我不知道,畢竟每個人看待生命的角度都不太一樣。
但如果你真的要問我的感受,我會跟你說除了救回來成功出院或轉院之外,我都會一樣的不甘心。